宴桃源

宴桃源朗读

往岁真源谪去。
红泪扬州留住。
饮罢一帆东去,去入楚江寒雨。
无绪。
无绪。
今夜秦淮泊处。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宴桃源
相关诗文:

宴桃源译文及注释

《宴桃源》是一首宋代晁补之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往岁真源谪去。
红泪扬州留住。
饮罢一帆东去,
去入楚江寒雨。
无绪。无绪。
今夜秦淮泊处。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离开真源后在扬州的宴会场景。诗人在宴会中饮酒,酒过三巡之后,他告别宴会,踏上归途,进入楚江的雨夜之中。诗人心绪万千,感慨万分,似乎有太多的事情和情感无法释怀。最后,他停泊在秦淮河的某个地方。

赏析:
这首诗词以清丽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诗人的真源可能指的是家乡或者是内心的追求,他离开真源已经很久,而红泪代表了他对离别的痛苦和留恋之情。诗人在宴会中的饮酒显现出他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他告别宴会,踏上东归之路,进入楚江的寒雨之中,这里寒雨的描绘增加了诗词的忧郁氛围。诗中反复出现的“无绪”表达了诗人此时的心情,他感到无法释怀,思绪纷乱。最后一句描述了诗人在秦淮河停泊,暗示他此时的孤独和迷失。

整首诗词以朴素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思绪和情感。通过对离别、追忆和寂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一种愁思和迷茫的情绪。这首诗词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细腻的表达,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共鸣,引发对离别、彷徨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宴桃源读音参考

yàn táo yuán
宴桃源

wǎng suì zhēn yuán zhé qù.
往岁真源谪去。
hóng lèi yáng zhōu liú zhù.
红泪扬州留住。
yǐn bà yī fān dōng qù, qù rù chǔ jiāng hán yǔ.
饮罢一帆东去,去入楚江寒雨。
wú xù.
无绪。
wú xù.
无绪。
jīn yè qín huái pō chù.
今夜秦淮泊处。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诗文推荐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百花含蓓东风里。南园小雨朱扉启。春色一年年。年年花共妍。清谈招隐去。莫认如宾处。华发好风光。林间此味长。

欲上南湖采舫嬉。还思北渚与岚漪。圆荷盖水垂杨暗,鸂鶒鸳鸯总下时。持此意,遣谁知。清波还照鬓间丝。西楼重唱池塘好,应有红妆敛翠眉。

荆王梦罢已春归,陌上花随暮雨飞。却唤江船人不识,杜秋红泪满罗衣。

娘子歌传乐府悲,当年陌上看芳菲。曼声更缓何妨缓,莫似东风火急归。

朝云暮雨山头宅,暖日晴风陌上花。绛幕何妨行缓缓,送春归尽妾还家。

郊外金軿步帐随,道边游女看王妃。内官走马传书报,陌上花开缓缓归。

叶公好画龙,龙固不可晤。安知下其室,惊骇暗楹雾。昭王亦贸骨,冀以得马故。相者竞举肥,终然驹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