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浣溪沙朗读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山水婉约浣溪沙
相关诗文:

浣溪沙译文及注释

【注释】

①波撼城:孟浩然《临洞庭》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②水流萤:月下荷叶露珠闪光,晶莹如萤火。
③萧萧:疏散貌。

【评解】

夏夜静谧,散发纳凉,湖光山色,极堪赏玩。词人于水晶帘下观赏既久,乃从四周
静境中看出动势。觉湖波之撼城,察山影之浸湖;云遮月则柳暗如雾,荷翻露则细光如
萤。静谧世界中变化纷呈,在在醒心娱目。此词佳处即在表达此种静中之动。“雾柳”
一联,尤为俊美传神。

【集评】

毛晋《芦川词跋》:芦川词,人称其长于悲愤。及读《花庵》、《草堂》所选,又
极妩秀之致,真堪与片玉、白石并垂不朽。
-------------------
作者写这首诗的具体时间不详。词中云 :“水晶楼下欲三更 ”。据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三“水晶官”条去 :“吴兴谓之水晶宫,不载之于《图经 》,但《吴兴集》刺史杨汉公《九月十五夜绝句 》云:‘江南地暖少严风,九月炎凉正得中。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因此诗也。”可知此词为作者晚年游览江浙一带时所作。
“一别三吴地,重来二十年 ”。这是元幹在《登垂虹亭二首》中描写旧地重游时的心情,而诗中描写“山暗松江雨,波吞震泽天”的山水情景则与词中描写的自然景物相接近。首句“山绕平湖波撼城 ”,真实地展现了连绵不断的山势与波涛汹涌的水势 。“波撼城 ”是化用唐孟浩然《临洞庭》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句意。但他的词情不是从浪涛汹涌的“波撼城”中激发,而是从广阔的水面上出发,特写湖光荡漾、青山绿水的优美景色。“水晶楼下欲三更”,承上进一层写湖光月色相映,意境远,仿佛如杜牧《悲吴王城》诗中所描写的那样“水精波动碎楼台”。这里的“欲三更”,既点出月夜登楼眺望流连忘返,又宛转地表达出作者浸沉于清旷秀丽的大自然之中的情趣。
下片承上继续写景。“ 雾柳暗时云度月 ”二句,写词人登楼望去 ,看见沐浴在月光之中的夏夜景色。
当天上飘动的浮云遮住月亮时,夜雾中的柳树顿时显得暗淡难辨,而水中含露的荷叶,随风轻轻摇曳,水珠闪烁,就好象无数的流萤在不断闪光使人留连往返。
如果说作者在《登垂虹亭二首》诗中所描写的“熠熠流萤火,垂垂饮倒虹。行云吞皎月,飞电扫长空”一样 ,目的是显现出一种江上风雨欲来的壮观,那么,作者在这里勾勒的是一篇天空浮云遮月,湖光水色清丽而宁静的画面。
最后“萧萧散发到天明”一句,写散要独坐,沉吟至天明的情景 。“萧萧”为头发稀疏,如陆游《杂赋》:“觉来忽见天窗日,短发萧萧起自梳。”
这首词既写了湖光山色之美,又表达了作者沉浸在自然风光中的忘返流连的感情 ,流露出一种闲适、潇洒的超脱情怀。全词情景相生,密切相连。词人不仅把几件自然物景——飞云度月,湖光倒影 ,青山,岸柳和露荷,巧妙地结合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而且更突出景中人领略自然美景的特有的神情。

浣溪沙读音参考

huàn xī shā
浣溪沙

shān rào píng hú bō hàn chéng,
山绕平湖波撼城,
hú guāng dào yǐng jìn shān qīng,
湖光倒影浸山青,
shuǐ jīng lóu xià yù sān gēng.
水晶楼下欲三更。
wù liǔ àn shí yún dù yuè,
雾柳暗时云度月,
lù hé fān chù shuǐ liú yíng,
露荷翻处水流萤,
xiāo xiāo sàn fà dào tiān míng.
萧萧散发到天明。

张元干诗文推荐

萼绿华家萼绿春。山瓶何处下青云。浓香气味已醺人。竹叶传杯惊老眼,松醪题赋倒纶巾。须防银字暖朱唇。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莫问蒲萄出月支,不缘瓜枣访安期。轻红满地人慵扫,空翠霑衣雨足时。松荫晴泉听落涧,蝉嘶晚吹助裁诗。公乎此去归廊庙,无用山中怨鹤为。

参陪仍许瘦筇支,长者登临敢后期。钟断白云飞雨过,月生青嶂夜凉时。心知胜地都忘睡,喜听连床共和诗。莲社风流增荔子,余生长健更何为。

行配古君子,齿尊乡丈人。傥来名位晚,长往诔文新。薤露空悲腊,刍灵不见春。诸郎无过毁,寿考没元身。

叹息宜春守,抽簪未乱归。不应徒告老,要是久知几。筑室聊遮雨,耘田止疗饥。杜门何悔吝,牖下敛朝衣。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云门道价倾缁白,一去如何经书尺。乾竺宗旨超隐峰,客至不鸣斋后钟。杨岐儿孙真铁脊,二子等是僧中龙。平生我如拆韈线,老来要认本来面。忆昨二老初相知,竹炉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