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甬东

哀甬东朗读

战垒村村见,愁云日日浓。
乱骸争白草,旧鬼失青松。
不断三江鼓,难消八月烽。
山居何处好,比屋有新春。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哀甬东译文及注释

《哀甬东》是清代李邺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战垒村村见,
愁云日日浓。
乱骸争白草,
旧鬼失青松。
不断三江鼓,
难消八月烽。
山居何处好,
比屋有新春。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的哀悼和对宁静山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战乱后的景象,以及作者对这种景象的感受。作者感叹战争给乡村带来的破坏和悲伤,愁云密布,痛心于乱葬的尸骸争夺着稀疏的白草,古老的墓地中的青松也逐渐凋零。诗中提到了三江鼓声不断,八月的战火烽烟难以平息,彰显了战乱的持续和猛烈。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山居生活的向往,认为相比之下,山居生活更加美好,仿佛住在山中就能拥有新的春天。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战乱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战争的痛心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的愁云、乱骸、失青松等形象化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忧愁和悲痛。同时,诗中的三江鼓声和八月烽火的描绘,营造出紧张和苦难的氛围,展示了战乱的残酷和持久。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山居被描绘为一个安宁、宜人的地方,与战乱的现实形成对比,彰显了作者对宁静和幸福的追求。

整首诗词通过短小精悍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悲悯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意象细腻而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引发读者对战争与和平的深思。同时,山居的描绘也给人以希望和寄托,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许。这首诗词在情感表达和意境构建上都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作品。

哀甬东读音参考

āi yǒng dōng
哀甬东

zhàn lěi cūn cūn jiàn, chóu yún rì rì nóng.
战垒村村见,愁云日日浓。
luàn hái zhēng bái cǎo, jiù guǐ shī qīng sōng.
乱骸争白草,旧鬼失青松。
bù duàn sān jiāng gǔ, nán xiāo bā yuè fēng.
不断三江鼓,难消八月烽。
shān jū hé chǔ hǎo, bǐ wū yǒu xīn chūn.
山居何处好,比屋有新春。

李邺嗣诗文推荐

乱余野老哭,天地黯然愁。绝爨吹磷火,颓垣凑髑髅。梦依荐黍定,家对旅葵秋。尚有征租吏,频从白屋搜。

登山采薇,重茧下山。幽壑飞霜,百草失颜。蟋蟀就田,行复入户。秋气迁人,我栖何所?抠衣夜立,瞻拜天枢。明明华汉,下烛微躯。壮气不居,我发易迈。志郁万年,...

铁围重入骨余劖,满国荆茨不可芟。野旷侧身愁短褐,园荒托命失长镵。三更自啮明茎草,一叶图开弱水帆。欲逗残生竟何事,日来新制稻畦衫。

先生七十健非常,好事频来索寿章。但使岁餐园豆饱,人间何用“大还”方?

一盂佳豆一编诗,两物相当请易之。若说尝来风味好,杲堂犹自略便宜。

每到秋深摘满筐,须教烂煮妙非常。诸公任设盘中馔,不及先生豆荚香。

全家豆种晚逾良,粒粒肥甘荚亦香。记得白斋诗句好:满园秋兴过南庄。

司马坟前客过频,灰飞常见纸钱新。岂如哭祭文山客,只有西台甲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