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娘子

七娘子朗读

风剪冰花飞零乱。
映梅梢、素影摇清浅。
绣幄寒轻,兰薰烟暖。
艳歌催得金荷卷。
游梁已觉相如倦。
忆去年、舟渡淮南岸。
别后销魂,冷猿寒雁。
角声只送黄昏怨。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七娘子
相关诗文:

七娘子译文及注释

《七娘子》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谢逸。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风剪冰花飞零乱。
映梅梢、素影摇清浅。
绣幄寒轻,兰薰烟暖。
艳歌催得金荷卷。
游梁已觉相如倦。
忆去年、舟渡淮南岸。
别后销魂,冷猿寒雁。
角声只送黄昏怨。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冬日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诗中以风剪冰花的景象开篇,表现了冰冷的气候。接着描写了梅树上轻轻摇曳的素影,清淡而幽雅。绣幄冷轻,兰花散发出暖暖的香气,给人以一丝温暖。艳歌的歌声催动着金荷的卷曲,展现了春天的气息。而游于梁上的人已经感到疲倦,回忆起去年在淮南岸的舟行,别后心灵销魂,寒冷的猿猴和雁鸟的叫声只是陪伴着黄昏的怨愤。

赏析:
《七娘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将寒冷的冬日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凄凉和孤寂的氛围。风剪冰花的描写表现了冰冷的气候,与后面的映梅梢、素影摇清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绣幄寒轻、兰薰烟暖的描写给人以一丝温暖,但这种温暖又被别后销魂、冷猿寒雁的描写所打破,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忧伤和寂寞。最后一句“角声只送黄昏怨”将诗词的情感推向高潮,黄昏的怨愤在寒冷的冬日中回荡,给人一种凄凉之感。

整首诗词以寒冷的冬日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意象和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营造了一种凄凉和孤寂的氛围。这首诗词展现了谢逸独特的诗思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宋代诗人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敏感触觉。

七娘子读音参考

qī niáng zǐ
七娘子

fēng jiǎn bīng huā fēi líng luàn.
风剪冰花飞零乱。
yìng méi shāo sù yǐng yáo qīng qiǎn.
映梅梢、素影摇清浅。
xiù wò hán qīng, lán xūn yān nuǎn.
绣幄寒轻,兰薰烟暖。
yàn gē cuī dé jīn hé juǎn.
艳歌催得金荷卷。
yóu liáng yǐ jué xiàng rú juàn.
游梁已觉相如倦。
yì qù nián zhōu dù huái nán àn.
忆去年、舟渡淮南岸。
bié hòu xiāo hún, lěng yuán hán yàn.
别后销魂,冷猿寒雁。
jiǎo shēng zhǐ sòng huáng hūn yuàn.
角声只送黄昏怨。

谢逸

谢逸(1068-1113,一说1010-1113)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生于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与汪革、谢薖同学于吕希哲,刻苦磨砺,诗文俱佳。两次应科举,均不第。然操履峻洁,不附权贵,和谢薖“修身砺行,在崇宁大观间不为世俗毫发污染”(《谢幼盘文集》卷首),一生过着“家贫惟饭豆,肉贵但羡藜”的安贫乐道的清苦...

谢逸诗文推荐

风前玉树瑲金韵。碧落佳期近。疏云影里鹊桥低。檐外一弯新月、印修眉。星河渐晓铜壶噎。又是经年别。此情莫与玉人知。引起旧家离恨、泪珠垂。

花边柳际。已渐知春意。归信不知何日是。旧恨欲拚无计。故人零落西东。题诗待倩归鸿。惟有多情芳草,年年处处相逢。

晓风残角。月里梅花落。宿酒醒时滋味恶。翠被轻寒漠漠。梦回一点相思。远山暗蹙双眉。不觉肌肤瘦玉,但知带减腰围。

縠纹波面浮鸂鶒。蒲芽出水参差碧。满院落梅香。柳梢初弄黄。衣轻红袖皱。春困花枝瘦。睡起玉钗横。隔帘闻晓莺。

红晕香腮粉末匀。梳妆闲淡稳精神。谁知碧嶂清溪畔,也有姚家一朵春。眉黛浅,谁为颦。莫将心事付朝云。坐中有客肠应断,忘了酴醿架下人。

临川好,山影碧波摇。鱼跃冰池飞玉尺,云横石廪拂鲛绡。高树竹萧萧。寒食近,湖水绿平桥。繁杏梢头张锦旆,垂杨阴里系兰桡。游客解金貂。

风飘万点落花飞。残红枝上稀。平芜叶上淡烟迷。那堪春鸟啼。风细细,日迟迟。轻纱叠雪衣。多情多病懒追随。玉人应恨伊。

九日登高,倚楼人在秋空半。汝江如练。碧影涵云巘。醉看茱萸,定是明年健。清尊满。菊花黄浅。偏入陶潜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