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五更转(五首)

从军五更转(五首)朗读

一更戍鼓鸣,市上断人声。
风吹鸿雁过,忆弟复思兄。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五更转
诗文主题:人声鸿雁
相关诗文:

从军五更转(五首)译文及注释

《从军五更转(五首)》是明代刘基的作品。这首诗以悲壮的情感描绘了从军的场景和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一更戍鼓鸣,
市上断人声。
风吹鸿雁过,
忆弟复思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从军的壮士在夜晚的戍楼上听到戍鼓声的场景。在深夜里,城市中的喧嚣声渐渐消失,只有戍鼓声回荡在空中。风吹过,带来了南飞的鸿雁的呼声。这种景象唤起了作者对远在他乡的弟弟和思念已久的兄长的回忆。

这首诗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战争和离别的苦涩。一更的戍鼓声象征着从军的壮举,同时也暗示着离别的痛苦。市上的喧嚣声在戍鼓声的映衬下被断绝,凸显出从军者面临的孤独和困苦。

风吹过时,带来了南飞的鸿雁的呼声,这个景象更加强调了作者与家人的分离。鸿雁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离别的象征,它们的南飞暗示着季节的变迁和离别的不可避免。这一景象唤起了作者对亲人的深深思念。

诗词通过对戍鼓声、市上喧嚣的描绘,以及风吹过带来的鸿雁呼声,展现了从军者的困苦和离别之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递出强烈的情感,呼应了战争背景下的悲壮主题。

从军五更转(五首)读音参考

cóng jūn wǔ gēng zhuǎn wǔ shǒu
从军五更转(五首)

yī gēng shù gǔ míng, shì shàng duàn rén shēng.
一更戍鼓鸣,市上断人声。
fēng chuī hóng yàn guò, yì dì fù sī xiōng.
风吹鸿雁过,忆弟复思兄。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

刘基诗文推荐

寒灯耿幽暮,虫鸣清夜阑。起行望青天,明月在云端。美人隔千里,山河淼漫漫。玄云翳崇冈,白露雕芳兰。愿以绿绮琴,写作行路难。忧来无和声,弦绝空长叹。

江上潮来风卷沙,城头毕逋乌尾讹。燕泥半湿昨夜雨,蛛网忽粘何处花。孤坐日月自闲暇,出门歧路空交加。漫将白发对芳草,目送去鸿天一涯。

忆昔盘古初开天地时,以土为肉石为骨,水为血脉天为皮,昆仑为头颅,江海为胃肠,蒿岳为背膂,其外四岳为四肢。四肢百体咸定位,乃以日月为两眼,循环照烛三百六...

春半余寒似暮秋,掩门高坐日悠悠。树头独立知风鹊,屋角双鸣唤雨鸠。芳意自随流水逝,华年不为老人留。浮花冶叶休相笑,自古英贤总一沤。

千林摇落暮天寒,短景经檐岁序残。口舌得官齐虏易,膏肓致疾上医难。无根荒蔓风飘急,阅世松乔气厚蟠。鸿雁随阳经远道,帛书何日到长安?

长相思,在沅湘,九疑之山郁苍苍。青天荡荡林木暗,落日虎啸风飞扬,欲往从之水无航。仲尼有德而不用,孟轲竟死于齐梁。松柏摧折桂生蠹,但见荆棘如山长。长相思...

新晴杨柳散春丝,长路行人有所思。愁上容颜青镜识,寒生亭馆落花知。高云送雨来无定,独鸟惊风去自迟。闷对亭前紫荆树,同根那得却相离。

结发事远游,逍遥观四方。天地一何阔,山川杳茫茫。众鸟各自飞,乔木空苍凉。登高见万里,怀古使心伤。伫立望浮云,安得凌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