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歌(三首)

竹枝歌(三首)朗读

荣华未必是荣华,园里甜瓜生苦瓜。
记得水边枯楠树,也曾发叶吐鲜花。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竹枝
诗文主题:甜瓜苦瓜记得鲜花
相关诗文:

竹枝歌(三首)译文及注释

《竹枝歌(三首)》是明代刘基的作品。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运用隐喻的手法,表达了一种深刻的诗意。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解析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荣华未必是荣华,
园里甜瓜生苦瓜。
记得水边枯楠树,
也曾发叶吐鲜花。

诗意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荣华与苦瓜、发叶吐鲜花等形象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人世间事物的思考和触动。作者在诗中提出了一个观点:荣华并不一定是真正的荣耀,就像园子里种植的甜瓜最终却结出了苦瓜一样。这种对人生的反思暗示了作者对于世俗荣华的质疑,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并不总是表面看起来的样子。

在第二句中,作者提到了水边的枯楠树。枯楠树是一种枯死的树木,但诗中却描述它曾经发叶吐鲜花。这种描写通过对比,传达了一种转变和变化的意象。它提醒人们,即使是看似凋敝和失去活力的事物,在某种时刻也可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美丽。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文字,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思考和洞察力。它提醒人们要超越表面现象,去探寻事物的本质和真谛。作者通过荣华与苦瓜、枯楠树的对比,表达了对于世俗荣耀的质疑和对于变化与转变的认知。

这首诗词给人以深思的空间,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价值观和追求。它提醒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平衡和淡泊,不被外在的虚荣与名利所迷惑。同时,它也赋予了人们希望和勇气,告诉我们即使面对逆境和困难,也可能发现新的可能性和美好。

总之,刘基的《竹枝歌(三首)》以简练而深刻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传达了对于世俗荣华的质疑和对于变化与转变的思考。它引发了读者对生活的思考,提醒人们超越表面现象,追求内心的平衡和真实的美好。

竹枝歌(三首)读音参考

zhú zhī gē sān shǒu
竹枝歌(三首)

róng huá wèi bì shì róng huá, yuán lǐ tián guā shēng kǔ guā.
荣华未必是荣华,园里甜瓜生苦瓜。
jì de shuǐ biān kū nán shù, yě zēng fā yè tǔ xiān huā.
记得水边枯楠树,也曾发叶吐鲜花。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

刘基诗文推荐

寒灯耿幽暮,虫鸣清夜阑。起行望青天,明月在云端。美人隔千里,山河淼漫漫。玄云翳崇冈,白露雕芳兰。愿以绿绮琴,写作行路难。忧来无和声,弦绝空长叹。

江上潮来风卷沙,城头毕逋乌尾讹。燕泥半湿昨夜雨,蛛网忽粘何处花。孤坐日月自闲暇,出门歧路空交加。漫将白发对芳草,目送去鸿天一涯。

忆昔盘古初开天地时,以土为肉石为骨,水为血脉天为皮,昆仑为头颅,江海为胃肠,蒿岳为背膂,其外四岳为四肢。四肢百体咸定位,乃以日月为两眼,循环照烛三百六...

春半余寒似暮秋,掩门高坐日悠悠。树头独立知风鹊,屋角双鸣唤雨鸠。芳意自随流水逝,华年不为老人留。浮花冶叶休相笑,自古英贤总一沤。

千林摇落暮天寒,短景经檐岁序残。口舌得官齐虏易,膏肓致疾上医难。无根荒蔓风飘急,阅世松乔气厚蟠。鸿雁随阳经远道,帛书何日到长安?

长相思,在沅湘,九疑之山郁苍苍。青天荡荡林木暗,落日虎啸风飞扬,欲往从之水无航。仲尼有德而不用,孟轲竟死于齐梁。松柏摧折桂生蠹,但见荆棘如山长。长相思...

新晴杨柳散春丝,长路行人有所思。愁上容颜青镜识,寒生亭馆落花知。高云送雨来无定,独鸟惊风去自迟。闷对亭前紫荆树,同根那得却相离。

结发事远游,逍遥观四方。天地一何阔,山川杳茫茫。众鸟各自飞,乔木空苍凉。登高见万里,怀古使心伤。伫立望浮云,安得凌风翔。